提到“孚日”,大家都会迅速联想到“毛巾”,而且是早已迈出国门,走向世界的“毛巾”。虽然面对汇率急剧波动、中美贸易摩擦等挑战,但在年的国际市场上,于年创建的孚日股份()仍然实现了在亚洲、欧洲、美洲三大主销市场的逆势增长,尤其是韩国市场、东南亚市场、澳大利亚市场保持着20%以上的增长幅度,美国市场床品业务实现了30%以上增长。近年来,孚日股份屡屡公开强调——“公司一直专注于毛巾系列产品、床上用品和装饰布艺产品的研发设计、生产供应、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”,但是,孚日股份如今的这种“坚定”,也是在此前声势浩荡进军光伏行业的多元化战略折戟之后,“痛定思痛”的回归。年,彼时身为全国最大家纺企业的孚日股份,在当时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下,认为通过产能扩张来推动企业高速成长是很难实现的,遂开启了多元化发展之路。经过对德国、美国等多家光伏公司近两年时间的详细考察及市场调研,孚日股份决定涉足技术密集型的光伏产业,投资进行CIGSSe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及研发等光伏电项目,确立了家纺和光伏两大产业发展主线。年,孚日股份完成了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所有合同谈判,完成了项目审批,并注册成立山东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,分别实施CIGSSe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和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。随后两年,孚日股份的跨界转型初见成效。年,埃孚光伏实现销售收入1.68亿元,净利润.97万元;年,埃孚光伏实现营业收入3.46亿元,净利润万元。然而,到了年,光伏行业却出人意料地发生深刻变化,产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。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严重,外加美国“双反”调查,企业竞争愈加激烈。当年,埃孚光伏虽然实现了5.3亿元的营业收入,同比增长53%,但净利润却仅有15.7万元。年,孚日股份不得不对光伏项目相关资产计提了总额约为2.3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及其他费用。年11月,因未能实现收益,且“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状况”,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拖累较大,对光伏行业彻底“灰心”的孚日股份,做出了“割肉”退出的决定——将光伏项目相关生产设备全部出售。该资产账面原值为8.07亿元,已计提折旧2.26亿元,资产减值准备2.06亿元,账面净值3.75亿元,评估价值仅为.82万元。至此,原希望以光伏拯救纺织的孚日股份,用6年时间,对继续坚守主业,还是多元化发展这一难题,做出了解答。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6731.html |